找到相关内容306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三一)

    方便?菩萨摩诃萨正观阴,所谓无明阴是阴,苦阴是阴,痴阴是阴,病阴、痈阴,如箭入身阴是阴。菩萨分别观察,选择色阴。  云何为分别观察选择色阴?是色阴,从四大生,假名为色阴。是...阿僧祇劫行于深法故。持世,一切凡夫不能如是方便观受阴,何况观受阴细微生灭相?何以故?诸凡夫人,不能知受阴如实,凡夫不知,不知受阴。  这里指出如果想真正知道五蕴生灭矛盾,只有佛陀可以做到。即便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849930.html
  • 四圣谛

    不知不觉,唯有圣人能觉知,称为圣义谛苦,蕴苦属之。 ⑵、八苦:既是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及蕴苦。 1、生苦:每个人都有生苦,但都忘记了。以人类来说,生时的众缘逼迫,...结果还是得不到,这叫做求不得苦。它是最普遍的苦,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,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,所以是苦。 8、蕴苦:我们对五蕴(既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种身心聚合)的身心产生执著,称为蕴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76359.html
  • 灰身灭智与寂灭无为──早期印度佛教的解脱观

    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蕴苦等)的分析。其中,‘苦苦’是肉体受到伤害时所感受的痛苦;‘坏苦’是在自己的身体或事物衰、坏时所感受的苦;‘行苦’是对凡夫界一切现象之存在价值的负面评断。至于八苦中的前七苦,则是生命流转过程中的各别感受,较易理解。而最后的‘蕴苦’,则是对构成自我生命的五蕴的负面评价,意谓凡夫对五蕴皆执为自我,因而必然会导致一切皆苦。  从上述‘三苦’中的‘行苦’及‘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147468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

    里讲了四种魔:烦恼魔、蕴魔、死魔、天魔。烦恼魔,是指心里的贪嗔等烦恼。由于烦恼会损坏善法、会断绝慧命,因此称为魔;蕴魔,是指蕴是造苦的机器和出苦的器具,从这蕴里源源不断地出苦,逼迫众生,因此称为&...整体上观察,轮回的流程其实就是指有漏五蕴相续不断地迁流,这蕴的法并不是自己形成的,而完全是由惑业的力量产生,所以它无法保持。这样一种法本自的体性就是迁流,就是苦的自性。再往未来展望,会见到这其中每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095709325686.html
  • 弘一法师“悲欣交集”是何意思

    、怨憎会、所求不得、蕴)”。只有“根本地解决”了人生的根本问题的人,才能在临终时摆脱一切烦恼,才能有“欣欣然”的感受,才能写出&...,努力念佛。并扶病起,礼大悲忏,吭声唱诵,长跽经时,勇猛精进,超胜常人。见者闻者,靡不为之惊喜赞叹,谓感动之力有如是剧且大耶。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,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所经验,乐简略者或有所。乃为治定...

    齐愍

    弘一|弘一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233291141.html
  • 往生净土与思惟苦集谛的关系

    亲爱的人,盼望相聚却偏偏分离;对冤敌想逃避反而天天相遇;心中的欲求,往往失败,无法实现;蕴苦,贯穿一生。   而在极乐世界,这八苦都会远离。《疏钞》中说:“而彼国莲花化生,则无生苦;寒暑不迁,则无...名字都没有,何况事实。   我们只要在三有中受生,必定无法超出苦苦、坏苦、行苦。这有漏蕴身的本质就是苦。再加上各种身心的逼恼,苦上加苦,这是苦苦;即使有少许乐受,实际也不是真实的安乐,当乐变坏时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净土|苦谛|集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06513219040.html
  • 弘一法师之悲欣交集见观经

    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所求不得、蕴)”。只有“根本地解决”了人生的根本问题的人,才能在临终时摆脱一切烦恼,才能有“欣欣然”的感受,才能写出“悲欣交集”这四个既深邃如海,又浅白如溪;既沉重如山,又...力有如是剧且大耶。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,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所经验,乐简略者或有所。乃为治定,付刊流布焉。弘一演音记。《人生之最后》”  弘一法师相当多后世出版的墨迹集中,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这“悲欣...

    弘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340203.html
  • 灭谛

    杂集论》说,在《瑜伽师地论》八十三卷中,亦有详细的解释。  (四)灭谛四行相  灭谛亦有四种行相:一、灭相,就是为流转生死因的烦恼,灭尽无余,得离系故名灭相。二、静相,就是行苦所摄的不寂静的蕴相,得...行境界,故名难见三、“名不转,永离诸趣差别转故”;寂灭无为远离那落迦等诸趣往来流转,恒常安住不动,故名不转。四、“名不卑屈,离三爱故”;寂灭无为永离欲爱色爱无色爱,于诸有中无所有卑屈,故名不卑屈。、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2542989.html
  • 佛法的辩证思维

    ,试辨看?蕴空,既无能证之心,亦无所证之法,与么时,且道矛盾统一定律,量质转变定律,否定之否定定律,正反合等,向甚处安排?  恩格斯在《反杜林论》中说:“辩证法是自然、人类社会及思维的一般法则,...的唯心论只是当得唯识论的第六意识(至多到第七识的见分),而唯物论是前识,佛法上的心是第八阿赖耶识,包藏一切有情世间器世间,乃前七识之根源;转识成智之后便是圆满妙心。而且佛法也承认“心本无生因境有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4643087.html
  •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(1)

    自然趋向解脱。既然如是,何以有部论师却说萨迦耶见实有所缘呢?有部论师以为:  萨迦耶见缘蕴,计我我所;如缘绳、杌,谓是蛇、人。行相颠倒,非无所缘,以蕴是实有故。(大正27.36上)  有部论师...颠倒错误的行相,但这行相是依据一个实法现起的。如诸法无我,有情却缘蕴妄执为有一真实的我。我是颠倒的行相,但颠倒行相所缘的“蕴”却是实有法;故萨迦耶见实有所缘。而譬喻师则说:“萨迦耶见无实所缘”,...

    释悟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145311.html